"血压骤降!心率137!患者嘴唇发白!"
一通带着哭腔的求救电话
让盐阜医院血透室瞬间进入战斗状态
从电话响起至患者转危为安
今天,让我们还原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
读懂锦旗背后"医德高尚医术精,关爱病患暖人心"的医者担当
6月26日正午,盐阜医院血透室如常运转。监护仪的滴答声与透析机的嗡鸣交织成安心的旋律,护士们正娴熟地为患者进行上机操作。
12:30,刺耳的电话铃声骤然炸响——
"施医生!我爸刚透析完就大汗淋漓,现在瘫在沙发上动不了!"听筒里家属的哭喊让空气瞬间凝固。
施国海医生一把抓起听筒,眼神已与护士长郭林萍完成无声交流:
▸ 左手持续输出指令:"立即平躺!抬高下肢!测血压血糖!"
▸ 右手疾书记录患者上午透析参数
▸ 身后传来郭林萍敲击键盘的密集声响,大屏上生命体征曲线急速加载
当电话那头报出"血压95/71,心率137"时,施医生笔尖猛地一顿——墨迹在纸上洇开一朵警示的花。
"备多巴胺!带冰袋急救箱!"郭林萍护士长抱起药箱冲向停车场,急救箱外侧的冰袋在烈日下泛着冷光。
与此同时,血透室里施医生的声音如锚定海:
"保持通风!绝对不要移动患者!"
窗外救护车呼啸而过,窗内电话线化作生命线,两个战场同步展开生死竞速。
三日后,患者家属捧着锦旗出现在医生办公室,烫金大字在晨光中流转:
"那天看着护士长冲进家门,就像按下'镇定键'——她一边精准给药,一边握着我父亲的手说'别怕,我们在',转头又递纸巾安慰我们家属。"
家属哽咽道:"从前觉得'白衣天使'是比喻,那天才懂,这是用专业与温情铸就的称号。"
"所谓争分夺秒
是电话这头墨迹洇开的0.5秒迟疑
是急救箱冰袋融化的12公里
是患者握住我们手时
从颤抖到平稳的体温传递"